中医药传承创新迎机遇期
发布时间:2023-07-25 作者:中阳期货 点击数:
记者 傅苏颖
7月24日,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日前召开。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政策全面推进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中药新药上市数量持续增长,中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逐渐完善。同时,中药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迎来机遇期。
具备多靶点效应
中药产业链长,综合带动性强。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中药产业创新发展。
“中医药在慢病防控、疫病防治领域独具特色。”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认为,当前药物靶点发现难度增大,研发周期变长,单一靶点药物难以应对复杂疾病。而中药具备多靶点效应,在多靶点复杂疾病治疗领域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表示,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既体现了中药新药研发规律,又大幅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效率,加速中药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临床优势突出的高价值中药产品依然稀缺,已上市中药产品同质化严重,中药产品上市后的评价与淘汰非常必要。应以强化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中药生产链长、影响因素多、品质成因复杂,中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面临“高检验成本、低监督效率”困境,要强化过程管控,保障中药品质。目前,中药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竞争格局分散,中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称,优质中药材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中药材存在盲目引种、粗放种植,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滥施等问题,需推广无公害中药材精细栽培和优质药材“三无一全”(即无公害、无硫加工、无黄曲霉毒素、全程质量追溯),提升中药材质量和品牌价值,保障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为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黄璐琦称,要从“提质增效”“优化竞争”两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协调领域和区域发展,以一批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提高中药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中药产业链和产品链,推动形成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充分激发创新动能,强化全过程管控,促进集约化发展,提升中药生产效率。
“中药创新必须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建议,推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制,加强古代经典名方的梳理与挖掘,重视经典名方的临床价值;注重“老药新用”,推动中药改良型新药研究,围绕临床应用优势和产品特点,对已上市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包括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剂型、增加功能主治以及生产工艺改进等;加强中医病证结合研究,强化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客观化和量化指标;深入中药疗效评价研究,采用循证医学诠释中医药的疗效特色,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中医证候调理和改善的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药复方成分和作用机理的复杂性,探索中药新药研发新模式。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看来,中药新药研发方法与路径之一是利用中药组分,开展高效生物筛选与配方研究。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在传统经方、验方基础上研发组分中药新药。从已有药效出发,研发单体化合物或多组分中药。
程京认为,目前中医药理论仍偏重于经验传承,缺少系统性实验科学数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药的传承创新发展。程京介绍,其带领的团队研究建立了分子本草技术平台,构建大规模药用分子功效数据库,希望通过“以药试靶”将传统中医药理论转为数字化语言,引领中药数字化发展。
国医大师严世芸称,中药的科学研究要克服单体研究的局限性。中药材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内部各种单体、组分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进入人体后可以有选择地对多种靶点发挥作用。药材的单体、组分研究是当前的主流,但没有摆脱合成药物的框架,不能揭示中药药材的特点。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把中药药材的生物药特性和综合多向的作用特点研究列入重点课题,多学科、多方法、多路径开展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逐步建立中药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王琦表示,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中药含有多种成分,能够发挥多靶点的治疗作用。这是中药新药研发有别于化学药的重要特点。此外,中药新药研发要从种植源头、制备过程等环节全过程控制药材质量。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