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看点传递重磅信号!“稳”的是增长和物价,“进”的是就业和民生!
发布时间:2023-03-06 作者:中阳期货 点击数: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传递的重磅信号也备受市场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八大看点传递重磅信号
看点一:经济增长目标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这一目标低于去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高于去年3%的实际增速。
一德期货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郭士英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我国近年来淡化GDP数字,今年为了提振信心还是发布了具体目标值。5%的增速目标略低于诸多省份和机构预测数字,稳健务实,有利于提振信心和实现经济自然恢复。
“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处于市场预期增速区间(5%—5.5%)的下沿,体现了宏观管理更加注重增长质量以及更加务实的风格。“恒泰期货首席经济学家魏刚说,在去年3%较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增速目标设定较为谨慎,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看点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这与去年预期目标持平,高于去年2%的实际涨幅。
2022年全年,我国CPI涨势整体温和,与国际涨幅形成鲜明对比。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李彦森表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始终未搞大水漫灌,且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成效显著。2022年,我国以粮食和生猪为重点,全力稳定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以煤炭为“锚”,千方百计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煤炭价格的稳定,为稳电价、稳用能成本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但也需要警惕境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输入性影响。”郭士英建议,宏观调控部门进一步发挥我国期货市场价格信号作用,将商品期货指数作为CPI先行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及时释放调控信号,稳定市场预期。
看点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光大期货宏观分析师于洁表示,财政赤字率比去年目标高0.2个百分点,专项债比去年目标增加0.15万亿元,均小幅上调,且保持在合理水平。这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基调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决心。预计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将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从而起到稳增长的作用。
“虽然专项债目标在去年目标基础上小幅上调,但低于去年实际发行的4.76万亿元水平,也低于市场预期。”郭士英认为,本年度和未来的经济增长重点是消费而非投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转变,市场对投资增速尤其是基建投资增速过高的期待,以及有关资源消费预期需要适度降温。
看点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红塔证券(60123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相比于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货币政策今年没有再提“总量”二字,“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也没有再提。就算考虑到今年外需有下滑的压力,但还是要追求“稳”字当头,不希望通过过高、过快拉高宏观杠杆率来对冲外需,希望宏观杠杆率能够稳定,靠消费、改革恢复信心等内生动力来支撑经济增长。
在魏刚看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结合当前12.6%的M2同比增速,货币总量放松空间有限,预计以结构性宽松为主,更多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为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
“相比去年,今年对货币政策的描述更加中性,重点强调了精准有力。在当前经济开始回升的背景下,进一步全面降息的空间受到限制。但由于宽信用的要求以及短端资金面偏紧的影响,小幅降准的可能性仍存,年内尚无需担忧货币政策收紧带来的风险。”李彦森说。
看点五: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李彦森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稳增长”和“扩内需”是首要任务,没有再提及此前一系列经济会议反复强调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困难”,对经济增长信心增强,对外部风险仍保持谨慎。
魏刚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将扩大内需放在首位,预计主要在汽车、家电、家居、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出台支持政策,稳定大宗消费。“市场风险偏好或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经济增长目标及财政、货币政策力度没有超预期的内容,因此对A股和大宗商品影响整体偏中性。”
看点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工信部近日也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有分析人士称,目前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一些“卡点”“堵点”,部分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基础能力较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高。期货市场应充分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市场功能,为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贡献力量。
看点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李奇霖认为,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看,预计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托底、防风险,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不会发生变化;预计未来隐性债务将和显性债务合并监管。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相对稳健,地方变相举债的行为将继续被严控。
李彦森也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政策更多强调“托底”而非“刺激”,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仍是调控底线,地产政策方向仍是阶段性放松而非转向收紧。结合目前处于低位的融资成本和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政策看,居民部门仍将继续受到融资支持,房地产销售企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看点八:肯定资本市场发展成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绩,也坚定了资本市场发展信心。报告指出,我国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化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稳定法治建设。
回顾过去5年,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完善了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主要任务来看,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等重要部署,均对期货市场更深度服务实体经济形成利好。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看来,多年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在稳定关乎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价格、帮助实体企业保价稳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具体来看,广州金控期货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程小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将对国内投资和消费带来提振,大宗商品消费将迎来复苏。与此同时,实体企业在大宗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销售方面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也会回暖,这将有利于期货市场成交规模的回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能源安全和仓储物流畅通等方面。程小勇认为,期货市场也可从中寻找发展机遇,其中期货交易所仓单等业务,以及期货公司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业务,都可以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尤其是有助于产业链中贸易环节的完善。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程小勇认为,总结过去5年的经验,要稳定粮食生产必须稳定农民的收入,防止“谷贱伤农”。“保险+期货”项目可以探索在更大范围内为农民提供服务,“保险+期货”既可以推出种植成本价格险,还可以推出挂钩玉米、大豆、小麦和稻米等品种的收入险,这也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相吻合。
韩乾表示,基于运用农产品期货工具的“保险+期货”模式可以切实帮助农户、农企规避价格风险,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新湖期货副总经理李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做好外资企业服务”等,表明我国将在扩大开放、投资促进、优化环境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吸引外资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期货行业将迎来更开放的市场、更优的营商环境。接下来,期货市场应更有效发挥相关功能,服务微观实体稳定发展,这也将成为相关期货经营机构转变经营方式、适应国际竞争、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为此,期货市场仍需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稳”的是增长和物价 “进”的是就业和民生
和着春风,全国两会在14亿多人民的期盼中拉开帷幕。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受到全球瞩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低于去年5.5%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高于去年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与去年目标持平。三个预期目标与去年相比“一减一增一平”,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的是增长和物价,“进”的是就业和民生。
今年是中国经济重回常态运行轨道的一年,考虑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各方普遍预期会设定一个更高的GDP增速,但中国仍保持战略定力,淡化GDP数字,增加城镇就业,彰显了政府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施政理念。
五年来,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冲击等接踵而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薄雾轻遮,不改青山巍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的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但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正明显增多,支撑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具有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折不扣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能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这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人民网(603000,诊股)近日开展“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共吸引超过581万人次参与。经过网友投票,“教育人才”“社会保障”“正风反腐”“乡村振兴”“就业优先”“医疗卫生”“依法治国”“社会治理”“扩内需促消费”“全过程人民民主”入选十大热词。每一个热词,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都反映老百姓(603883,诊股)的新期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政府工作报告详释民生关切,直面热点话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条条民生政策,引发一次次热烈掌声。掌声背后是“说到了点子上”的感慨,是在共同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春天出发,向幸福而行。今日之中国,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