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速递

注意!期货经纪业务、资管业务未来发展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4-10-28       作者:中阳期货      点击数: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近日,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暨第十六届期货高管大会在京举办。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 期货公司共话经纪业务与国际化发展

  记者 邬梦雯

  期货经纪业务作为期货市场的基石,是期货公司目前的主要创收来源之一,也是客户数量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业务,其稳健经营对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期货国际化发展在服务国家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国家战略上,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尤其是当前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国际化已成为我国期货及衍生品行业的重要任务。

  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暨第十六届期货高管大会上,多家期货公司代表围绕“期货经纪业务稳健运营的工作思路”“期货国际化业务促进强国建设的探索”进行了深入分享与探讨,并结合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的有关部署,为经纪业务如何拓增量及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

  1.让高质量服务成为经纪业务竞争的主题

  据中期协数据,2023年,手续费收入占全国期货公司总营收的50.8%。正是由于经纪业务这一业态存在,期货公司与期货行业的发展目标得以统一,让期货公司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承担投资者教育、市场培育、新品种推广等促进期货市场发展的职能,与市场各方共同推进期货市场发展。

  不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持续推进,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产业机构、金融机构、高净值客户等重点客群对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宏源期货董事长谢鲲表示,面对客户多元化、综合化的需求,期货公司经纪业务的服务内容也应多样化。一方面要扎实做好基础服务,确保客户交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要打造“经纪业务+”模式,通过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提升业务附加值。

  在提升服务产业客户的能力方面,中信期货董事长窦长宏认为,期货公司要加强对产业链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深入研究,做好趋势性监测和前瞻性研判,为产业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定制化服务,提高期货工具在实体经济中的适用性。同时,要聚焦绿色新能源和新质生产力等前沿领域,更好地服务传统工业领域的制造转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品种拓展,体现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协同。在深化服务产业客户的同时,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参与大宗商品市场,提升市场参与度,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期货市场平稳发展。

  想要实现期货经纪业务的稳健发展,中钢期货总经理邱战槐表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主业。

  “术业有专攻,每家公司的背景、能力各有不同,千人一面的同质化竞争不是期货经纪业务的发展之道。因此,在上级股东单位——华宝投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今年停掉了居间人业务,举全公司之力服务宝武集团主责主业,通过深化产融结合,推广‘一站式’解决方案,着力做专、做精、做细,在服务主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效益、实现价值,共同成长。”邱战槐说。

  在永安期货副总经理、永安资本董事长马志伟看来,期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企业、金融机构、个人交易者的深度参与。期货公司要深入贯彻《意见》精神,建立系统化的产业服务提升计划,永安已经形成以研究为驱动,五大产业委员会为支撑,深耕全国、放眼全球的服务体系。要立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提升服务各类金融机构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动互通。要做好营销行为管理,探索互联网金融稳慎有效的发展路径。同时,要深化全面业务协同,围绕客户痛点提供多元赋能,先“达人”后“立己”,通过业务协同带动经纪业务稳健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期货经纪业务价格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业内公司更多是通过拼价格,以寻求经纪业务的“规模效应”,这给期货经营机构经营、人才、创新等方面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意见》提出,要规范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手续费减收行为。在本次大会上,期货公司与会代表也纷纷呼吁,要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坚持“优服务,赢业务”,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维系长期客户,让高质量服务成为行业竞争的主题。

  2.稳步推进期货国际化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对外开放,期货市场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市场。

  《意见》提出“稳步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并为期货市场未来发展设定了分阶段目标。作为期货经营机构,如何探索期货国际化业务,助力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时代课题。

  “2006年,国内期货公司开始在CEPA3框架下逐步探索国际化业务。十余年来,在有关部门推动下,我国期货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期货市场从硬件到软件上的服务能力有了大幅改善。同时,包括南华期货在内的众多期货公司,逐步探索出了在已有制度框架下的国际化业务发展模式。”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说。

  据罗旭峰介绍,南华期货作为第一批前往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期货公司,已经初步具备为境内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境内外业务协同发展,南华期货一直探索加快“引进来”,引导境外客户投资中国。

  “大宗商品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大宗商品深度地参与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各参与方天然地需要利用全球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在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之前,境外实体企业和投资者无法参与境内期货市场,因此中国期货价格的形成和影响力受到一定影响。随着期货市场国际化,境外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度逐步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境内外投资者共同促进形成了更加连续、透明、公允的大宗商品价格。”乾坤期货总经理吴浩表示。

  在广发期货总经理徐艳卫看来,稳步推进期货国际化业务,对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满足我国企业的境外风险管理需求,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支持下,更多国内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全球政治经济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市场波动明显加剧,“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套期保值需求日益增加。期货境外子公司可以将中资背景的企业作为主要客群之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国际化品种交易,增强中国期货的影响力。自2018年我国首个国际化品种上市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境内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有助于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除此之外,深入推进国际化业务需要一个完备、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环境也持续动荡。基于此,各国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美国等国家在科技领域不断加强投资和政策支持,我们意识到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已经成为必要之举。想要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信创建设必须加速,以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格林大华期货总经理王永茂表示。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更好发挥期货场外衍生品和资管业务功能价值

  记者 杨美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期现联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要发挥期货公司专业优势,为实体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衍生品综合服务。10月21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暨第十六届期货高管大会上,与会期货公司高管就如何充分发挥期货衍生品业务、资管业务两项创新型业务的功能,从而助力实体经济更好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分享。

  1.创新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

  期货场外衍生品业务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其灵活多样的结构和功能,能为实体经济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稳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从而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银河期货董事长、总经理王东介绍,近年来,期货行业不断创新场外衍生工具的应用模式,新的交易结构、业务模式不断涌现,有效地服务了实体客户全流程的风险管理需求,实体客户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

  华泰期货董事长胡智表示,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可以与场内衍生品形成有效互补,从多维度促进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引导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场外衍生工具的运用,期货行业积极在乡村振兴、“保险+期货”、大宗商品稳产保供等风险管理方面探索实践,创设特色的、产品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模式,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期货力量。

  “其中,场外衍生品与场内形成补充,促进了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助力实体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通过‘保险+期货’有效帮助了种植户、养殖户转移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了农民收入;场外衍生品还助力了小微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帮助他们更好管控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采购、库存、订单、销售价格风险,优化经营定价方式,提高资金效率。”胡智表示,华泰期货近几年来就在推广场外衍生品产品化服务,已累计推出近30款风险管理产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目前,随着期货及场外衍生品的接受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王东表示,除了聚焦企业主体外,场外衍生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领域仍十分广阔,可以在服务宏观调控、重要产业链供应、优势新兴产业、高质量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与会高管看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规范性、透明度和流动性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不过,鉴于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非标性和个性化特点,其也对期货经营机构本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东表示,期货公司应不断加大对期货及场外衍生品的模式创新、服务创新、路径创新,并将其成果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应用和转化,从而使场外衍生品创新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具体可从四方面着力:一是提升研究水平,为实体企业提供多维度的场外衍生品策略建议;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建立起期现货、场内外、境内外产业和宏观的综合分析体系,为宏观管理部门进行价格决策提供专业数据;三是各家期货公司可依据自身的优势力量,对重要产业链进行重点攻克,锻造对不同产业链提供针对性服务的能力,最终实现期货对全社会产业链的全覆盖;四是重视国际业务布局,向全球提供中国衍生品方案。

  胡智也谈道,在实体经济对场外衍生品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期货公司只有不断创新、打造核心优势、管理好风险,才能跟上行业的步伐,不断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需求。他认为,期货公司应持续提升场外衍生品的产品设计、定价和对冲交易能力;加大信息系统投入,塑造科技型数字化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主动管理风险,打造一体化风险体系,切实提高对场外衍生品业务本身风险的防控能力。

  2.满足各类市场资产配置需求

  多年来,国内期货公司不只专注做单一的交易平台,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资产管理业务,更好地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意见》提出,引导期货公司聚焦期货和衍生品领域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推动实现客户资产实质性独立托管,为期货资管业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会高管纷纷提出,期货资管不仅是期货公司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期货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业务,期货公司在开展资管业务上有诸多优势。国元期货董事长洪明表示,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及配置资源三大功能,是期货公司开展差异化资产管理业务,进而探索具有期货特色资管业务模式的根本遵循,也是期货资管区别于其他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期货资管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充分发挥期货公司功能性、做好居民财富“管理者”的关键所在。

  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肖湘谈道,与其他资管机构相比,期货公司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领域有着多年专业积累和风险管理经验,有着较为深厚的市场及研究积累,沉淀了一大批专业投研人才,能够依托自身传统特长,加上对衍生品市场波动及宏观对冲配置的天然敏感性,具有先发优势。期货资管可充分发挥在大宗商品、期现套利、量化对冲、CTA策略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满足市场对期货和衍生品类资产配置的需求。

  浙商期货总经理张英军也表示,期货公司在期货和衍生品类资产的投研及风险管理、在全市场宏观资产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期货公司可凭借自身优势,加强期货和衍生工具的使用,发行相应特色化的资产管理产品,为市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途径。同时,利用期货公司的投研能力,也能进一步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这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之一。

  在新湖期货总经理金玉卫看来,期货资管业务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为投资者保值增值,也可以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准确定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望新阶段资管的发展方向,洪明认为,期货资管不应只局限于期货市场交易,而应站在居民财富管理的大格局中,充分利用多空和期现联动的思维,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三大功能,做好期货资管产品。对期货公司来说,其应意识到期货资管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充分发挥行业积淀,打造特色且专业的资管模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准;强化科技投入,提升资管软实力;打造高质量的资管团队,形成“投资有特色、规模有增长、团队有扩充”的良性循环。

  金玉卫认为,无论是期货公司还是其他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要做好资产管理,首先内部要形成一个强协作的资管运营体系。其次要搭建多元的产品体系,助力各类不同的资产配置穿越周期,形成互补。最后是把握可能随之出现的多元风险,要辨识风险来源、做好风险分类和对冲。

  谈到发展期货资管,要做好绝对收益的产品,金玉卫认为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一是选好标的市场;二是看好策略;三是精细化的风控模型;四是有足够耐心的时间。

  肖湘表示,期货资管业务想要有更大的发展,应重视合规运营。期货公司必须坚持以严格防范风险、合规展业为前提,要主动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控的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资管业务实现全流程管理,从产品设计、投资交易、风险控制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运营体系,优化更新各类风险管控措施,强化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在严控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通过投资运作,捕捉市场交易机会,赚取合理的利润,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张英军还谈道,未来期货公司发展资管业务应重点培育中长期差异化竞争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研发商品指数、衍生品指数或者特定期货品种指数等,并通过资管产品的形式为现货企业、机构投资者等提供大类资产配置的多元选项;可以探索期货资管产品参与商品期货实物交割;还可以创新产品投资模式,与实体经济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衍生品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穿越周期波动的功能性作用。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