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速递

门槛提高管理趋严 小私募突围要有“真功夫”

发布时间:2024-06-17       作者:中阳期货      点击数:

  中国基金报记者江右

  “现在每个月的房租一万多元,正在考虑要不要换个便宜点的地方。”私募陈平(化名)说。作为一家规模不到5亿元的小私募,这两年没赚什么钱,陈平想着如何节流。

  与此同时,私募行业运作不断规范。今年4月30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发布,提高产品备案门槛、“双25%”组合投资要求等“扶优限劣”措施逐步推进,细化的现场检查也严起来、多起来。

  多位受访私募和机构人士向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在竞争日趋激烈、行业规范日益严格的环境下,小私募唯有练好扎实的投研“硬实力”,为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在合规方面要规范运作,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强管理:

  年内私募注销882家

  低于500万元产品面临“清算”风险

  一组数据凸显行业的自律管理在不断加强。

  中基协官网显示,截至今年6月14日,已累计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22588家,其中,2021年至2023年分别注销1234家、2210家、2537家;今年以来已注销882家,而同期新登记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只有62家。

  私募管理人在优化,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备案门槛也在提高。根据《指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而以前,200万元规模的产品即可进行备案。华南一位券商托管人士表示,目前的监管态势对小私募影响很大,有的客户(私募)因为规模、公司规范等问题反复提交材料,新产品多次备案未成功。

  今年以来,截至6月14日,私募证券基金备案产品数量为3135只,与去年同期的10618只相比,呈“断崖式”下降。

  《指引》还要求对规模长期低于500万元的“壳”产品进行清算,先是暂停申购,而后设立缓冲期,缓冲期后仍低于500万元,将进入清算程序。中基协表示,截至2024年3月末,私募证券基金小于500万元的产品规模占比极小,其中包含大量“壳”产品,由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小规模私募机构管理的规模仅几十亿元,并且给予整改时间,对行业影响较小。

  过往私募集中投资“打榜”情形也被规范。《指引》提出“双25%”的组合投资要求,即单只私募证券基金投资同一资产不超过基金规模的25%,同一私募机构管理的全部私募证券基金投资于同一资产比例不超过该资产的25%。

  发布规定进行规范的同时,协会也在推进检查。据了解,中基协近期针对未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此外,还要求私募机构对专职员工不足5人或存在高管缺位的情况进行自查整改。与此同时,中基协也对部分私募机构开展现场检查。

  促规范:

  后2000家平均规模不到500万元

  “小乱散差”业态较明显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300余家,管理私募证券基金9.2万只,规模近5万亿元。管理规模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近80%,管理规模后20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仅约0.15%。这意味着在私募证券基金行业近5万亿元的规模中,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管理规模达4万亿元,平均为50亿元;而后2000家机构合计规模为约75亿元,平均规模为375万元,不到500万元。

  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证券机构高达6888家,占所有私募证券机构比例超80%。

  中基协认为,行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小、乱、散、差业态仍较为明显,部分机构背离“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属性,投资运作缺乏必要约束,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鉴于此,有必要加强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多家受访私募和三方机构认为,500万元的产品存续规模以及“双25%”投资组合要求对小型私募、风格激进或通道类私募等影响较大。

  深圳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表示,确实存在一些“壳”产品,未来行业备案、存续产品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双25%”组合投资要求使得私募更加注重投资分散化,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金融产品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说,对初始实缴募资规模、最低存续规模的规定,使那些显著不具备投资能力和募资能力的管理人受到较大影响。单纯的“壳”产品将逐步出清,私募产品回归投资本源,行业备案、存续产品的质量也将有所提高。“双25%”的组合投资要求会促使行业向着规范化的组合投资模式发展,有助于管理人加强投研深度,强调组合管理。

  鹤禧投资也认为,“双25%”组合投资要求将对私募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投资的分散化。通过设定规模门槛,可以筛选出那些真正具有实力和潜力的私募机构,降低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有业内人士估算,对于规模1亿元以下的私募而言,在近几年的市场环境下,规范经营生存难度极大。在缺乏业绩提成的情况下,即便能收到1%的管理费,收入也不足100万元,而公司要有合格的办公场地、5名专职工作人员,收入很难覆盖成本,更何况很多私募的管理规模离1亿元差得远。

  谋发展:

  提升投研能力、合规运营是生命线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小私募如何生存乃至突围?

  贾戎莉表示,近年来,中小型私募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生存压力,但也有一些策略具备独特性、投研能力较强的管理人,能够匹配相应的投资需求,依然有其独特价值。

  新方程私募研究副总监施丹锋说,小私募要增强法律合规意识,规范自身行为,通过自身专业投资能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

  中小型私募思源量化创始人、投资总监王雄表示,突围之道唯有坚守价值,服务国家战略,用高科技投高科技,继续夯实投研实力,提高获取绝对收益的能力,同时,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直销能力,努力跟上这个高门槛优化供给的私募高质量发展时代。

  多家私募都提及差异化和特色化。李进说,中小私募要想突围,必须根据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首先是差异化发展,其次是专业化发展,关键是做好投资业绩和客户服务,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意识,降低经营风险。

  鹤禧投资也认为,中小型私募的发展和突围有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化与特色化,二是创新与差异化,三是拓展资金来源和渠道,四是注重品牌建设和客户服务。

  大道投资合伙人杨锐认为,私募的生存之道一直是业绩和人,需要在投研和团队建设上持续发力。中小型私募可以专注于特定的投资领域或策略,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

  玄信资产也认为,私募突围有两个方向:一是做好投研内功,完善投资体验,扎实发展;二是专注某一赛道,提升配置价值,带动公司整体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原标题:门槛提高管理趋严 小私募突围要有“真功夫”)

(责任编辑:43)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